写作文是一种思考的工具,它让我们可以更系统地思考问题,找到解决方法,作文可以增强我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就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描写舞龙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描写舞龙的作文篇1
舞龙灯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各民族都有舞龙灯的习俗,传说,土家族在很早以前没有舞龙习惯。有一年,久旱不雨,禾苗枯黄,溪河断流,来了一位能算天气晴雨阴旱、人间祸福的鬼谷先生,对土家人说:“大家不要愁,今天午后未时排云,戌时下雨,城内下三分,城外下七分”。他这话,被治水的金勾老龙听到后心想,凡间有如此能人还要我管什么水?!顿生嫉妒,便赌气将玉皇大帝命他在城内城外的下雨量倒改过来分。
结果,倾盆大雨,水淹城内,房屋倒塌,淹死了许多人这事被当坊土地向玉皇大帝启奏后,玉皇大帝把金勾老龙打入天牢,七天后斩首示众。观音菩萨知道此事向玉皇大帝求情保救老龙。没待观音开口,玉皇大帝就放阴剑把金勾老龙斩成九节。此后,鬼谷先生又来对土家人说:“老龙被斩,是和我赌气而丧命,但他对民间做了不少好事,他死了,你们要为他烧点香纸。”于是,土家人就制作九节金龙,到各村寨起舞,叫人们敬奉,求老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久之,舞龙亦成为土家族的传统习俗。但是,土家舞龙,在城镇是舞全国各地大同小异的布扎龙,在土家山寨舞龙与各地有别,其自成特色。
描写舞龙的作文篇2
这是一间充满了热闹气氛的大厅:锣鼓声、唢呐声、长号声……响成一片,舞龙灯的人沉浸在表演中,大家“欢歌劲舞”,欢快地共庆一年一度的龙灯表演——我们老家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
我老家的龙灯在当地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种龙灯名叫“组字灯”,我相信你们都没听说过吧!因为在龙灯表演时,舞龙灯的人将他们组成四个字,分别是“人”、“上”、“千”、“丁”。这是由“龙头”、“龙身”、和“龙尾”共7部分组成的一条龙,其中龙身由5节组成,每一节都是独立的。龙头做得最漂亮——只见那条龙张着大大的嘴巴,嘴里叼着一颗如同火团一样的龙珠,它的须是金色的,特别帅。当地人又称它为“茶包灯”,但在我眼中,每一段龙身就和一把巨大的锤子没什么两样。龙尾做得格外精致,跟活的龙尾一样,令人感到十分惊叹。
每次龙灯表演时,我就想探究“舞龙组字”这种习俗的来源。我去村里问了多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的回答却各不相同,始终无法得到一个令我满意的答案。但我想,它应该是人们对超自然神灵的崇拜吧,更是对大家族人丁兴旺及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正月初六晚,“许氏家族”的许多成员团聚在一起,举行重大的舞龙灯活动,我也有幸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很多人参与,有敲锣打鼓的,有放鞭炮的,有舞龙灯的,还有做饭的。本来不少人已经打算当天去走亲访友,但一听到要舞龙灯,大家都改变了原先的活动安排。舞龙灯时,厅内敲锣打鼓,人头攒动;厅外烟花鞭炮齐鸣。领头的二伯举着漂亮龙头左摇右摆,其他人紧随其后,这场景就像真龙在腾云驾雾,看得大家如痴如醉。
突然,一个龙灯的蜡烛掉了出来,刹那间,整个客厅都鸦雀无声。因为,据说在舞龙灯的时候,蜡烛掉出来并熄灭三秒钟以上的话来年可能就会给这个家族成员带来噩运。那个舞龙灯的年轻小伙子表情十分惊恐,顿时不足所措。说时迟,那时快,一位旁观的人立刻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递上备用点燃好的蜡烛,飞速地插进龙身里,整个动作就在两三秒时间内完成,巧妙地化解了尴尬的场面。现场所有的人不但没有指责这个小伙子,反倒给予他鼓励的眼神和话语,让他重拾自信顺利完成了龙灯表演。整个活动大约持续了8分钟,在拼出“人”、“上”、“千”、“丁”四个字后壮丽闭幕。龙灯表演后就是大家一起吃大餐,边吃大餐边讨论整个家族新一年的大事喜事。
舞龙灯在农村本是一种很普遍的习俗,但是现在大家越来越不重视了。庆幸的是,我老家舞龙灯这一习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从未间断过。这种习俗和活动更能增进家族成员间友好、亲近关系,也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共处。
描写舞龙的作文篇3
说到元宵节,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舞龙灯。在吃元宵,舞狮子等这些习俗中,我认为舞龙灯才是重头戏。
一条龙分为四部分,龙头、龙身、底灯和龙尾。龙头的工程最大,正月初一就要开始准备了,村委会组织了一支小队专门去画龙头,他们都是多才多艺的老手,他们昏天黑地忙着赶工,制作,虽然很累,可个个笑逐颜开。他们先是清洗,然后糊纸,画龙鳞。眼睛里边是手电筒,晚上贼亮贼亮的,头上挂着一个大灯笼,灯笼边上还挂着虾,螃蟹鱼等美味佳肴。龙头被做得富丽堂皇,古色古香,他们的手艺真让人不得不佩服呀!做完后就有许多人去观望它,欣赏这千古绝唱的杰作。
初六初七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龙身,底灯和龙尾也跟龙头一样的步骤:清洗,把来年的灰尘给洗干净,灾难,痛苦,不愉快都没了,留下的是快乐,幸福和美好。装灯、糊纸,画龙鳞……每节都做得那么别出心裁。
在正月15日的晚上,人们纷至沓来,人多的拂袖成云、摩肩接踵。大家都在静静等待神龙现身,这个夜晚暮色苍茫,月亮怕了躲了起来,星星却胆大包天,不舍离去,想看热闹,便呼朋引伴,照亮了着硕大无比的夜空。万家灯火和星星一起闪闪发光,照亮了这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几声鞭炮声打断了这夜深人静的时刻,“龙来了!龙来了!”大家急忙点燃了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响彻整个村庄。一开始龙温文尔雅缓缓前进,后来他又气吞山河,一前一后地跑起来。开始拉龙啦!我家正好是中心,楼下挤满了人,憋得我喘不过气来。只好到房间里去对着窗观望,恨不得把整条龙收入眼帘。他一定是下凡来寻访的,气势雄雄,吞云吐雾。舞龙的人虽然已经大汗淋漓却还是非常有劲,把龙扛得高高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我猜:今晚美丽的嫦娥姑娘大概彻夜难眠了吧?他们虽然累,脸上却依然带着灿烂的笑容。
神龙不同凡响,且见首不见尾,可见是有多长哇!他的气势着实能把人吓一跳!众所周知,这龙象征着中国定是气势磅礴,威风凛凛的,不长才怪了呢?
这会儿龙上山了,在山上盘旋着,像一条翩然而至的彩带,他不紧不慢地往操场走去,在那儿盘成圆圈,接着大家都在祈祷能够藏襁巨万,身体健康,孩子们从龙下钻过,争先恐后地去扯胡须,害得大人们秩序都乱了。哈哈!真让人无可奈何。孩子们出来了,每个孩子的手上都拿着几条又细又长的“胡须”,都可开心了!龙开始绕了,在大操场上绕啊绕,呐喊声和鞭炮声一同向齐,一些较小的孩子都被吓哭了,躲在妈妈的怀里抽噎。天上有无人机在拍视频,不知道有没有拍到我呀,拍的好不好呢?哈哈!耸人听闻如果龙不拉断,村子里就会着火,但从没找过火,想必都只是大家对幸福快乐的渴望吧!
这个晚上大家都乐不可支,年深日久,元宵舞龙这个传统我想是不会支离破碎的!
描写舞龙的作文篇4
“咚咚锵,咚咚锵。”这是哪儿传来得锣鼓声响,敲得何等激烈呢?咦,怎么发生什么大事,马路上得行人咋人山人海呢?现在才刚到吃饭得时间,这些人都记着干嘛去呢?“?”在我得心头油然而生,我得好奇心越来越强,我不顾上吃饭,便放下饭碗,与外婆一起随着人潮来到一座庙会里,锣鼓声越来越响,就在这里面。哦,我以为干什么呢,原来就是元宵快到,“舞狮”耶!我跟着外婆慢悠悠得来到里面,哇,里面金碧辉煌,烛火通明,四面八方得村名们也都来观看表演舞狮子。
放眼望去,站在火烛前得一排大汉都是干什么得?手里拿着锣鼓等乐器,“咚咚锵,咚咚锵”大汉们开始奏乐,只见三个老头儿,两个穿着花花绿绿得裤子,而另一个则是手里拿着红球,也就是狮子球。开始舞狮,两个穿着花裤得老头钻进狮体,裤衣刚好合身成只大狮子,鼓声锣声撮合在一起成舞狮声,人拿着狮球吆喝一声,狮子就跟着狮球跑起来,狮子好像怒火,双脚在地上蹬得地动山摇,接着便是前面双脚抬起来,然后就追着狮球奔个不停,好像在说:“这球本来就是属于我得,快还给我!”最后就直接上去抢,可人却偏不给,还说:“如果还给你,那么你就得和我好。”于是狮子就答应。人就牵着狮子,来到佛殿得老爷(佛)得面前拜三拜,也不知道干什么,难道是想让老天给他们做约定。哈哈!猜不透哦猜不透呀!
看这个舞狮,我想起儿幼时与伙伴钻在被窝下一起舞狮,那时还小也不知是啥一回事,就学着大人一起舞着舞着,转眼间便长大,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好笑!哈哈!
描写舞龙的作文篇5
这是一群身穿金丝红衣的武生。
他们静静伫立在平坦而又开阔的空地上,微风吹动起他们的衣角。他们手握木柄,龙身中的灯烛将黑夜映得十分明亮。龙阵外头有人叫唤:“起!”倏忽间那龙便活了!一个武生手执木棒,高举宝珠,瞬间跳出龙阵,偏生那宝珠又上前戏弄那龙。那金龙仰起身子,抬起龙头,龙下九个武生快步挥龙。
斗起来了!那龙穿过宝珠,昂着龙头欲要咬下,然那武生只一侧身,宝珠便又没了影。于是那龙奋力摆动身子,追向那宝珠。只见,那龙一腾,那宝珠便一仰;那龙一跃,那宝珠便一低;那龙一滚,那宝珠便一高;那龙一缠,那宝珠便一退。一来一往,好不热闹!又见那九个武生一扭,一挥,那龙追上了宝珠;一仰一跪,那龙便忽得围住了那宝珠。二者不断胶着,人群中有人叫道:“好!”
一龙一珠的节奏渐渐慢了下来,想必已是筋疲力尽。武生们小心转换着步伐,有时低垂龙身,高举宝珠;有时高举龙头,低退宝珠。双方小心翼翼地周旋。那龙不时摆摆尾巴,上演一场“金龙蟠玉柱”;有时又缓缓跟着那宝珠,直至那宝珠忽而忘了躲闪,武生立刻高抬龙头,一举咬下。大局已定!
那龙得了宝珠,更加兴奋。刚刚静下去的四周又立刻闹腾起来。周围锣鼓喧天,龙阵外头又有人叫喊一声:“好!”武生们一边架起龙,一边挨个人跨过龙尾,于是那龙立马振奋起来。只见一龙一珠,正面对峙。那龙时而俯冲,时而腾起;时而左耸右伏,时而九曲十回。九个武生举起金龙,缠上手执宝珠的武生,那龙一跃,眼里是迸射的光芒。它像是在为自己喝彩似的,腾起自己的龙身,摇晃下龙头。那宝珠已然退无可退,那龙只一跃,便将那宝珠团团围住。胜负已定!
此情景可真叫人心颤!想当年,中华民族是否如这龙与日本帝国斗争多年,蜇伏许久,终于胜利;想当年,那刚刚解放的中国,小心翼翼地探索,终于赢得契机;又如现在,中国蓬勃向上,从始而终,只为强大。
武生们仍在场上疾速奔跑,高举手臂。他们那样真切,那样有力地向你展示他们的敏捷与力量。你看,像不像奋斗着的,推动中国发展的劳动人民!
锣鼓声停,金龙盘旋于武生头顶,宝珠在其中央。只听有人大喝一声:“好!”余下皆是喝彩。
描写舞龙的作文篇6
元宵上市,春节的一个高潮又到,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村都会舞龙灯。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期望,也是对美好日子的祝愿和希望……那天晚上,我早早地吃完饭,便和家人欢聚在一起看舞龙灯。在我们去的时候,广场上空荡荡的,只有一个龙头孤零零的放在那儿。
过一会儿,几节龙身抬过来,其他的龙身也陆陆续续地赶到。突然间,几发爆竹射上天空,全村灯火通明,舞龙也随之开始。在一旁的观众和我一样都沸腾,人们兴奋地叫着、喊着,我更是兴奋着,好像心中有满腔的激动。龙头在摇摆着,还不时眨眨眼睛,透过灯光,我看见龙头十分活灵活现,那一片片的龙鳞是那么的清晰可见,每一个曲线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那威武的尖牙好似表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我只能满怀期待的眼光看着这条龙,不只是我而是所有的观众。
前进的龙身闪闪发光的,金碧辉煌,美极,几十米的长龙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摇摆,时而围成一个大圆圈,时而散开,我仿佛真的看到一条龙在飞翔。龙头抬得高高的,尾巴翘得老高,可神气!那些举龙灯的人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夜晚龙灯的光把黑夜照得像白天,随着人们的呼喊声,舞龙灯也进入高潮。它那摇摇摆摆的身体是我们五千年来历史长河的艰辛与波漾……
这时已经11点多,但是跟“龙”的人群还是久久不愿离去因为他们都把祖国的期待放到这条“龙”身上。这次表演中我不但看到表演,还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
一说到年味我的脑海里立马出现是舞龙灯的场景,这是一件多么热闹有趣的事情。在我们那舞龙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除夕夜要把龙王爷请下来和我们欢度春节,元宵节时要把龙灯举到水边把龙王爷送回去,这样等种庄稼时才会风调雨顺,龙王爷才会保佑族人们身体健康。每年过年前半个月,几个年纪比较大、辈分比较的高的长者就会召集族里的年轻男丁在祠堂编织龙灯,妇女孩子则留在家里打扫卫生。我偷偷溜去看过几次,此时的祠堂里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彩纸彩带和竹片,男人们分工合作,有编龙灯骨架的、有剪彩花的、有糊彩纸的。
除夕夜那天龙灯一定要全部编好的,一个大龙头后面跟着5个小鲤鱼,还有两个灯笼,称“提灯”,整整齐齐地挂在架子上,龙头被一块大红布盖着,前面放上香炉,静静地等待着人们来拜神。年夜饭开饭前我们都争相去拜神,说是去拜神,实则是去一睹龙灯的真容呢,这一点大人是心领神会的,只有拜神时才可以把龙头上的红布拿下来,龙头是最好看的了,我们女孩子是不准碰龙灯的,我们把眼睛睁的大大地,像是再看一位盖着红盖头的新娘子,等待父亲把那个红布掀开,“哇”,龙头被装饰地精美华丽,鱼鳞是由折叠成三角形的彩纸做的,排列地整整齐齐,细细地彩带粘成胡须,头的两侧点缀着几朵小花,眼睛是用毛笔画出来的,画的栩栩如生,让整个龙头华美而不失威严,此时让人忍不住地要夸赞族里的那些男人们心思之细腻,手法之精巧,丝毫不比女人差。
等到年初一就要“出灯”了,一个年轻小伙子举着龙头,剩下的5个小鲤鱼和两个提灯由族里七八岁的小男孩举,几个中年男人敲锣、打鼓,吹喇叭,组成了一只十几二十人的龙灯队伍,这些乐器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锣的中间都被敲出一个凹窝了,据说祖先们为了躲避战乱,迁到广东一带,清朝时又从广东迁到现在的地方,然后建了祠堂,挖了水井。我父亲是打鼓的,每年我都跟父亲到村子里各处跑,只有此时我才知道我们的村子原来是那么大。
父亲在敲锣,我在旁边玩闹,趁着休场时,调皮的敲几下,年初一一般就在祠堂门口训练,年长的男人们一人教一个小孩,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晃,变换位置,和龙头互动,龙灯里散发出暖黄色的灯光,随着举灯人的动作不停地在空中舞动,好看极了。附近的女人们则把自家的糖果蜜饯和最拿手的小菜俗称“九轮盘”端到祠堂供大家休场时享用,这个时候祠堂是最热闹的,不管是远的近的族人们都会聚到一起,男人们坐在上堂喝酒聊天,女人们在下堂嗑瓜子聊天,小孩子们在边上打闹嬉戏,男孩子时不时跑去桌上抓一把果子,就迅速踉跄地跑开了,时不时跌落几粒瓜子糖果在地上,女孩子则时不时跑去倚在大人身上,大人则拿着几个果子哄,拿一个摇摇头,又换一个还是摇摇头,好一会女孩才满足地才走开。
到了初二开始就要去开了厅的人家舞龙灯,先是附近的族人,一家一家地轮,轮到谁家,那家人就会早早地打开大厅的门,摆好糖果酒水,点上蜡烛香火迎接龙灯队伍,有时候龙灯队伍舞完就离开了去往下一家,有时候会休息一下,停下来喝酒聊天。差不多一个晚上就把附近的走完了,第二天开始就去上村了,再往后就去别的姓氏了,我们那个村子有张氏、杨氏、廖氏、李氏、陈氏、罗氏、刘氏等等,再往后就去镇上,到了元宵节那天的黄昏时刻就把龙灯举到村口的小溪边上,点一把火,龙灯被烧了个大窟窿,回来时,龙灯是不能举起来了,把它拿回祠堂,等来年再修缮或重新制作。
后来,舞龙灯不知道从哪年开始就不再举行了,祠堂也变得冷冷清清,摇摇欲坠,从此过年不再有年味,过年只是一个和家人团聚的日子,和其他的所有假期并无差别,而我时常梦见那个温情热闹的祠堂,梦见那一盏盏暖黄色的闪闪的光。后来我上大学了,听说族里的一位有钱人牵头号召大家捐款修缮祠堂,一年后祠堂建好了,祠堂比以前大了一倍,那年过年又舞龙灯了,祠堂比以往还要热闹,远嫁出去的女儿们也都回来了,就在那年我60岁的姑姑见到了她的儿时玩伴,姑姑激动地握住那个人的手,久久不放开。
我父亲还是敲锣,我还是跟着父亲满村跑,只是少了些孩子们的笑声→.1mi.net←,孩子们都不爱跟着龙灯队伍到处跑了,有一些祠堂只剩下一堆黄土,龙灯队伍在旁边找个空地舞一遍就走了。
元宵佳节来临,故乡又热闹起来了,可我却身在他乡。湖水在枯草丛中微微低语,远处不时传来两三声鸦叫,月映在湖面上,阵阵寒风刮来,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我伫立在寒风之中。
我想现在故乡已经开始舞龙了吧!空旷的黄土地,堆满了黄色的稻草。那散发着幽幽清香的稻草,是来自元宵的气息。个个心灵手巧的婶子,把稻草顺好编成一个麻花样的长条做龙身,再插上一些稻草放上龙头,碗口一样粗的稻草龙就扎好了。
随着天渐渐暗下来,乡亲们都会提前上灯。点九盏大灯寓意团圆美好,再点一堆火把捆成的香柱点燃。不多时,锣鼓齐鸣,鞭炮声啪啪响起。一条金黄高昂的龙灵活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龙珠抛起,瞧,那龙前身一飞,后身一跃,龙头顶住龙珠。龙珠被舞龙者大力抛向空中,从远处看像金光闪闪的夜明珠,猛扎下去,一下子又接住了龙珠。鞭炮声与锣鼓声此起彼伏,乡亲们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在沸腾的掌声中舞龙者鼓足了劲头,他们高举神龙,在鞭炮硝烟中盘旋,腾云驾雾。
每次舞龙必定会到夜深,月光下的龙像披金甲的战将,龙进入了村东的深潭中,龙在古文化中离不开水,安详回龙潭,预示明年风调雨顺。
在记忆深处我随晚风回到湖边,我从湖面看向远方的田野,又看向天空。那颗和故乡在同一方向的星星闪闪的。我望着漆黑低沉的夜空,那个星星像龙一样的金光闪闪,把周围的乌云照散开来。
看!那周围的乌云多么像一条龙,那是我的故乡么!
描写舞龙的作文篇7
龙,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代表,已经扎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它已经融入我们的灵魂,它无处不在。
那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生物呢?传说中它“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总之,在它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熟悉的形象。
据我了解,早在汉代,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壮观的场面: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到后来,尤其是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会舞长龙,宣泄欢快的情绪。
我们家乡的舞龙习俗更是这样。在每年春节,人们都会穿着美丽的'新衣服,涌向街头。在舞龙队伍的必经之路上,怀着期待、喜悦的心情,等候舞龙队伍的到来。当天渐渐暗下来的时候,远远地,传来一阵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人们屏息凝视,伸长了脖子,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突然,一颗燃烧的龙珠在黑暗中升起,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轨迹。龙来了!一颗狰狞而威严的龙头直奔龙珠而去。身随头动,在空中盘旋,升腾。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在人群中爆发出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欢快和喜悦的表情。渐渐的,龙来到了我的眼前,“哦,原来这样精彩的表演是龙身下挥舞龙杆的小伙子们共同完成的”。他们身强体壮,身姿矫捷。头裹黄巾,穿着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正兴高采烈的随着龙身起伏,舞动呢!你看,那龙忽然动了起来,两只眼睛直射出两道光束,绕着龙珠盘旋飞转。时而腾空跃起,时而俯冲直下,犹如真龙在云中飞舞。动人心魄,姿态万千。随着鼓声越来越急促,“龙”的动作也变得激烈起来。当龙快要咬到龙珠时,周围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当龙身舒展时,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出了口大气。鼓掌声,欢呼声,连绵不断。
此时夜已深了,可是人们都还舍不得离开。好像所有人的心都凝聚在那舞动的巨龙上,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