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范文网 >总结报告

水的变化教学反思5篇

华而不实的教学反思对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没有帮助的,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心无旁骛是首要的,这样的反思才具备价值,就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水的变化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水的变化教学反思5篇

水的变化教学反思篇1

第一轮“达标立标”课,已圆满的结束,经过三年级数学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从选定内容,到一次次备课,修改教案,再到重新上课,在于主任的引领和郭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顺利的完成了《积的变化规律》的研讨。在一次次的磨课中不断有新的灵感,而课堂也日趋完善,在整个磨课过程中自己成长并收获着。

第一次上课是由杜老师执教的,通过呈现课本情景图,读信息,由谈话导入,通过读信息提问题,抛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了课题,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师生交流规律,然后就是规律的应用。整节课符合先学后教的原则,等杜老师上完这节课之后,我们又静下心来反思,课是上完了,但是是否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积的变化规律了?是否每个学生都按照先学后教进行学习了?在于主任的及时点拨下,我们没有灵活的运用先学后教,从而使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及环节显得有些牵强。本节课是一节找规律的.课,学生应该经历从“猜测→验证→得出正确结论”,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规律的来源和学习数学的严谨性。在教研组老师们的质疑与提醒下,我们又对课进行了重新的修改,让学生真正体验“猜测→验证→得出正确结论”。同时把结论从原来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修改为便于学生理解的“一个因数乘几,积就乘几”。同时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适当的扩展”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对课进行了调整,第二次上课是有毕老师进行执教。先由一组口算导入,交流解题的好方法,从而引出课题,以以温馨提示出示自学指导,整节课经历了学生大胆的猜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找规律”课型的特点。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毕老师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如果能够认真倾听孩子的问题,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跟踪提问,这样的课堂还会更紧揍,更有激情一些。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是三年级组最后一轮上课的老师,在录播教室上课给了充分学习的机会,不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能更好的学习到优秀老师的亮点。讲完课,没有感觉到轻松,反而多了几分沉重。通过这节课,认真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1、要认真备好课,每个细节落实到位

讲课之前听了同组三个老师的授课,以为自己对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备课方面没有尽全力去认真对待,导致整节课过度环节过渡语不够完善,显得课堂不够紧凑。如,做完口算后,问“有什么好方法做的这么快”应该说设计具有开放性,起到了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可上完课,细细一琢磨,感觉很不好,我的“预设”没有达到目的,对课堂提问的“度”也没有把握好,课题出现的有点突然。所以一节课不单单是备好教案,更要备好孩子,考虑好孩子会出现的问题,自己能够及时的应付。

二、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自己激励和表扬孩子的语言用的较少,而孩子则更多的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评价,而更多时候用的则是命令孩子的语言。另外,课堂上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而自己的课堂则是老师说的多,说多了孩子就会用依赖性。课堂真的应该放手多让孩子说,但是老师的总结要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认真对待每一节家常课,锻炼自己

一节课40分钟,而学生知识的取得正是靠这一节节的家常课。针对这次讲课,自己一定要认真反思克服不足,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要运用好课堂40分钟。

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风格,使我又一次深刻体验到,磨课的重要性,如果每节课能从研究备课和上课开始,一节课一节课地加以研究和积累,就能增强自己可持续教学的能力,促使自己专业化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

水的变化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成功的地方:

首先,在上课开始,我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意在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然后,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摆、移、说、归纳的过程,正在理解并掌握一个小数乘10、乘10乘1000等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摆、移的过程中自己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学生掌握一个小数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等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动边说出整个过程的规律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数乘10、乘100、乘1000及除以10、除以100、除以1000的活动,巩固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让新知识得到及时反馈。不足之处及对策: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安排的多,练习时间相对较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注意合理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得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学生得移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水的变化教学反思篇3

?物态变化》部分的授课结束后,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感触最深的是:要相信学生,要放手学生;鼓励他们去想,去说,去做。他们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随感一: 由课上的几个案例我体会到,物理学习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的动脑,动手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的学习发挥,才能学得更好,才会给你一个惊喜。但应当注意的是,当学生的想法与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应当理解尊重和鼓励他们。 随感二:我们教学中要提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念,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怕出错,大胆的去学去做,使学生产生内驱力,推动学生进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另外课堂上教师要敢于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多问、善问,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的模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物理语言是物理思维和物理交流的工具,要培养学生会用物理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以上的几个案例中就很好的训练和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随感三:现在大多数学校受上级教育部门和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及认可的约束和影响,仍没有一个有利于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心只想要教学成绩的形势下,在那种刻板僵化、追求形式、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压力下,很难想象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在课堂上会真正大胆的

放手于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去关注学生的创新情况,实践情况和发展情况。可喜的是: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和全面展开,各级教育部门都有了树立正确教育政绩观的意识和行动;教师们也在逐步的把健康,时间和能力还给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行动,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其本质,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发挥她真正的价值——“培养健康成长的下一代,造就中华民族的未来! ”

但不管怎样,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有爱叫做放手”,相信只要有“爱”这根“线”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放手”后他们就会像雄鹰一样,飞得更高,更好!

水的变化教学反思篇4

?积的变化规律》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让学生在充分地观察、大量的举例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是: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不仅使学生了解课本上的积的变化规律:两数想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就乘(或除以)几;我还通过练习,让学生感知了: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积不变的规律;两数相乘,两个因数分别扩大若干倍,积就扩大两因数扩大倍数的积的倍数。如:6×2=1260×20=1200。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我认为平时的教学不应受教材的框框限制,适合自己,适合学生,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最重要的`。

但我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语言表达是学生思维的全面展现”,学生们对于新知内容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靠语言描绘去反馈,当学生的概括能力受挫时,我想: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当学生真正明白了一道、两道、十道,甚至更多的题目后,怎样概括,而不是让学生就题论题似乎也是个问题。今后我要不断尝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怎样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切不可因为怕耽误进度、怕麻烦、怕罗嗦而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机会,使主导霸道地代替了主体。

另外,只有让学生真正深刻地理解规律,才能熟练、恰当地运用规律,而不是生搬硬套。

例如:1、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8小时呢?12小时呢?

2、一块长方形的果园,长是18米,面积是108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扩大3倍,扩大后的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很显然,这两道题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是最简便快捷的方法。而学生只有真正深刻地理解了积的变化规律,才会活学活用,而不至于再用老法子去绕圈解决,从而使学生更深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水的变化教学反思篇5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我在本课中注重了学生的体验。我首先让学生上台画自己所见到过的月亮的样子,然后再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自己给各种月相取名字,并且充分肯定他们取的名字是非常好的,再引出科学家拍摄到的月相,和科学家给他们取的名字,然后再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给黑板上的月相出现的时间进行排序,学生会根据上半月和下半月、上弦月和下弦月进行正确的排序。最后我发给他们我打印的月相图片,让他们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并让学生通过合作找出上半月和下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也能够说出其特征,所以我自己觉得这时一堂非常成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并且学习效果和合作效果都非常的高效。

此课的遗憾是没有让学生回家找寻有关月相变化的资料,以至在画月相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画凸月时错误最多,所以课前的小预习是有必要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课后教学反思范文8篇

教学反思模板模板8篇

新教师教学反思8篇

牧童瑶教学反思6篇

兰亭集教学反思6篇

草地舞教学反思8篇

科学鸟教学反思优质6篇

教师教学反思总结8篇

诗歌的教学反思8篇

科学鸟教学反思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984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